淄博万杰学校复读班(淄博万杰复读班怎么样)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6 17:46:49
(十一)
1998年4月3日,已近清明,柳条已经泛绿,博山区下了一场大雪,也是在那一天,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报社解散了,作为临时工的我再次失去了工作。这时我又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话“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我重新鼓起勇气,开始了新的人生里程,是这篇小说再次改变了我的生活。

1993年至2000年,在拼命工作、养家糊口之余,我凭借对写作的酷爱和执著,怀揣对家乡邀兔的满腔真情,以路遥为榜样,奋笔疾书,用七年多的时间,几番磨炼,四次修改,完成并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72万字的长篇小说《昨夜月同行》。这是一部具有典型路遥风格,以高考复读为素材,以云水镇云起村和白水村为文学地理,反映淄博农村与城市交叉地带火热生活的长篇小说,塑造了目光高远、一心为公的村党支部书记龚建军和落榜不矢志、奋发向上的农村高中生吴敬、龚雪英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本书语言舒缓、朴实、优美,故事曲折动人,爱情纯洁美好,给人带来奋然向上的精神愉悦。出版后先后获2000年博山文学精品工程奖;2001年市第六届文学精品工程奖;2002年淄博市第二届政府文学奖。2002年12月,我以申论80分的全区最高分,作为淄博市唯一的农民,在公务员考试中名列前茅。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录用,但我依然为自己而骄傲。帮助我走出困境的,还是百看不厌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中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书中有许多平实的文字,但当你咀嚼着这些字句时,你又会发现它们是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是一篇关于人类英雄成长赞歌的史诗,而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平凡的人们不平凡生活的真实画卷,主人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同样可能在我们身边出现,但是他们都有一颗进取的心,这样就和我们能够产生共鸣,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平凡而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好生活,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地挑战,努力地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十一)
受路遥和孙少平的影响太深,姑且引用一段精彩的评论来表达我的感受:
路遥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关乎根本的启示。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像孙少平这样的人物,在路遥的当时是现实存在的、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孙少平的身上包含着许多普通人甚至作家本人的影子,他是他自己,他又是无数人,这使得他很容易进入大众的情感世界,被读者视为血肉相连的现实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孙少平身上,折射出现实矛盾的结构,对应着社会的复杂运动,所以他身上又有一种历史的雄辩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孙少平这一形象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源于生活,还因为他具有高于生活的理想主义向度。他的奋斗不仅仅是现实功利主导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更舒适更体面的生活,这个人物的行动之中,还寄寓着路遥对于真正的幸福、对于内心成长和精神完善的想象和创造。路遥的了不起也正在于此——他把一个人的现实奋斗过程,写成了一个人精神上的成长史。所以,当我们谈到新人、谈到英雄的时候,绝不仅仅是在谈论实用理性和现实逻辑,更不是在谈“成功学”,而是一定会归结到人物精神世界的力度和高度、归结到人物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寻求精神超越的理想主义情怀。
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人当如孙少平。
十二
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我在烈日和暴风雨下采访,在感动与感恩中付出,写出了30万字的报告文学《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记载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李振华52年的奉献历程。
该书分“魂系韩旺”、“泪洒张家坡”、“情满实验中学”、“专家治校”、“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光照万杰朝阳学校”、“永葆先进”8各版块、共计70章、30万字。本书获全球通杯淄博市优秀文学艺术奖并改编成20集电视剧本。

该书从李振华的少年时代写起,以流畅、优美的语言,生动、翔实的情节,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反映李振华52年奉献历程的生动画卷。并站在文化传播的角度,结合了沂源、博山、淄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显示了深厚的底蕴和内涵。
书一出版,在当时尤其是沂源引起轰动,博山人写沂源故事,填补了空白,写出了精彩。该书2006年12月获全球通杯淄博市优秀文学艺术奖并改编成20集电视剧本。而我最大的收获在于:从2005年开始采访李老师起,便结下了情同父子般的深厚友谊。我抽空就去看望李老师,李老师也经常来看我,我的思想境界也在耳染目濡中得到升华。

清康熙九年郑僖昌(邀兔崖人)所著的《鹳山堂诗》(《鹳山堂静观八录》是博山现存的最早的线装书,共188首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书法价值。本书原珍藏于博山图书馆,抗日战争爆发后,博山城里及东南郊区的书画典籍都被运到南沙井金牛山柴谷峪藏书洞,1943年,日伪军扫荡,抢走精品后,又放火焚烧所剩书籍,连续三天,浓烟蔽日。南沙井村老秀才赵汉庭(京柳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从发烫的灰烬中找到此书,并保存了下来。我自费将这本书出版并影印,为博山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三)
遗憾不能为偶像作家路遥立传,欣慰能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著书。
从2009年5月开始,我开始创作《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一书。
焦裕禄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杆。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开始搜集整理有关于焦裕禄的所有资料,开始到焦裕禄纪念馆搜集整理资料,开始对崮山镇(现源泉镇)健在知情者——主要是焦裕禄的亲侄子焦守忠、北崮山老民兵陈壬年、刘美元以及焦裕禄母亲的几个娘家侄孙进行采访。同时,我北崮山有亲戚,与焦裕禄家是邻居,熟悉焦裕禄家的事情。也提供了不少鲜活、真实的素材。在采访中过程中,我重点对焦裕禄青少年的故事进行了梳理,初步积累了几万字的材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进一步求证并获得焦裕禄子女的认可与同意,2009年“五一”期间,我与焦裕禄纪念馆馆长李胜军、博山区纪委教研室主任谭启海以及焦裕禄纪念馆的三名解说员一起,到兰考和开封进行了采访。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全面整理了焦裕禄的事迹;在开封,对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长女焦守凤和次子——时任开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开发区书记焦跃进进行了采访,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占有资料越充分,撰写作品才能越从容,这是亘古不变的创作规律,也是著名作家路遥百万言皇皇巨著《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重点阐述的内容,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他制定了100部名著的阅读计划,3年准备工作中,《创业史》看了7遍,《红楼梦》看了四遍到处采访、搜集资料并深入煤矿到井下一线体验生活,整理了两大箱满满的资料。即使这样,刚开始动笔的时候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三天没有写出一个开头。3年写作过程中,准备的资料全都有了用武之地。

雨中梧桐树,灯下白头人。回到博山后,我着手对借来的何香久、陈新撰写的《焦裕禄传》;何香久撰写的《焦裕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焦裕禄》;《焦裕禄》编写小组编写的、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焦裕禄》(1966年3月第一版,1990年3月第二版1——200,600册);刘俊生的《焦裕禄的故事》(海燕出版社2001年,20001至25000本)和《焦裕禄青少年的故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5000册)《司川的《中外名人故事从书——焦裕禄》(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12月),《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焦裕禄》、《难以忘却的怀念》以及多本反映焦裕禄事迹的书进行了通读,对照《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1966)和《博山区志》区情部分、《博山民间文学集成》、博山南部山区文化、风俗民情,对焦裕禄生平履历尤其是其生活、战斗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梳理并与书中情节一一对照,去伪存真、去粗求精,形成了焦裕禄完整的生平和事迹脉络。
2012年电视剧《焦裕禄》(王洛勇、颜丙燕主演)拍摄时我在原山大礼堂拜访了二姐焦守云;2016年夏天在及焦裕禄故居又见到了她;2020年4月22日我把《焦裕禄在博山》等5万字资料转给了她;2020年10月11日电影《焦裕禄》(郭晓东、丁柳元主演)拍摄时我在慕榕庄园见到了二姐,并专门到焦裕禄教育干部学院拜访了她,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与收获。

2019年10月,《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入选山东省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专项扶持)项目。
2021年,又通读了殷云岭、陈新撰写的《焦裕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军事学博士、中将高建国的《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任彦芳的《我眼中的焦裕禄——1965至1966年采访手札》(14个月贴身采访,深度还原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2022年,又对中共博山党史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看了《中共鲁中地方史》、《中共博山地方史》、《中共博山地方党史讲稿》、《丰碑》、《红色印记》、《楷模》、《博山抗日烽火》、《颜山壮歌》《中共博山历史大事记》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汇编》和孙启伟提供的《红色纪事》、《中共历史纪要》尤其是通过焦裕禄日记和他的亲人(亲侄子焦守忠)、战友、同事的回忆录,完整地勾勒出焦裕禄地生活和成长轨迹,为我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
《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为尊重史实的长篇报告文学,通过大量采访和苦心搜集、钻研焦裕禄资料,以真实、翔实的素材为基础,立足齐鲁文化和博山文化底蕴,严格按照战争年代鲁中军区和博山党史、战斗史脉络,以优美、感人的语言和独特的感悟、视角,描写焦裕禄从1922年8月16日出生到1947年7月离开博山前的22年间的的苦难生活和成长历程。

2022年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25万字的《焦裕禄的青少年时代》正在修改完善中。我将全力探讨“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从独特的视角剖析、阐释“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本质原因,力争出版发行,努力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和博山发展作出贡献。
向《平凡的世界》致敬,向热爱劳动、满怀理想和信仰闯荡的孙少平致敬,开拓属于自己的不凡人生!

以好友沧海一声笑(郑新军)的《赠好友良前》作为结尾:
平凡世界生,胸中书万重。
呕心沥血七载,《昨夜月同行》。
作品《爱满天下》,笔下有神功。
弘扬焦裕禄精神,椽笔献崇敬。
今欲乘风破浪,再启文学梦。
笃心干,梦终成。
面对好友的鼓励,感到无比的惭愧,像老舍那样的大作家都自称为文学爱好者,我这种层次有什么资格显摆呢?姑且作为一种鞭策吧。每个人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贺拉斯说:我立了一座纪念碑;每个人都在征服自己的人生高度,马洛里说,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愿所有的文学爱好者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断征服自己人生的高度,在这个千年大变局之下的伟大时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写出属于自己的巜山乡巨变》,写出属于自己的巜创业史》,写出属于自己的巜人世间》,写出属于自己的巜平凡的世界》,做文学路上的孙少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携手文学路,一起向未来!

壹点号 文学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