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3 4学校有哪些是正规的学校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6 10:28:14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三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的通知》,我市有4所学校入选第三批省级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分别是文登区高村中学、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中学、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中学。加上前两批获评的15所学校,目前,我市共有19所学校获评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自2020年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活动启动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工作领导,做好组织发动,健全工作保障。各区市结合区市实际,制定本区市乡村温馨校园创建三年规划,明确任务表和路线图,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质,创造良好就学环境,努力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文登区高村中学遵循“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理念,在“精”上用心思,在“细”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实现“温馨校园”建设由“高颜值”向“深内涵”跨越,精准构建乡村温馨校园,有效提升育人质量。一是打造和雅校园环境,拓展温馨校园文化景深。基于和雅理念,构建“三风一训”,激发温馨校园“凝聚力”;打造具有乡土化、动态化、生成式立体校园环境,夯实温馨校园“凝聚力”。二是精准赋能“双减双提”,筑牢温馨校园主阵地。创新高效“本色课堂”,校本教研“提质增效”,优化作业“减”量增“质”,评价赋能“减负增效”,红色德育“铸魂育人”。三是深耕田园乡土资源,引领温馨校园生命成长。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让田间地头成为滋养乡村孩子生命的温馨课堂、校园成为孕育乡村孩子的温馨家园。“一体一棚六线”构建“劳动版域”,“341”精设“劳动课程”,APP小程序首创“线上平台”,家校社筑牢“育人共同体”。四是立足社团实践整合,助力温馨校园内涵发展。学科整合,创新社团;科技科创,赋能师生;和雅于心,书香润泽。

荣成市第二十九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激扬生命”的办学理念,打造“尊重个体,和谐共进”的校风,开设了依托生物、化学、科学等学科的探究性课程;打造了自主文化广场,有梦想园、社团活动区、文体活动区,将阅读学习、艺术展览、社团活动、休憩娱乐等多种活动汇聚于同一个场域,以开放展示的形式,打造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公共文化场所,成为学校全新的文化地标。结合学校自主课堂的整体框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命化课堂,实施“一贯制小讲师”和“师友合作”“差异化评价”等举措,达到了整体与个体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通过开展“留守儿童亲情结对”“点亮微心愿”“校园吉尼斯”和“形象代言”等活动,点亮学生成长最亮的星,使学校成为最温馨成长的乐园。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中,秉持“建幸福校园,育阳光学子”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勤学善思、知书明礼、体魄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学子,切实彰显“幸福教育”特色。学校坚持标准化办学,打造硬核设施条件。同时以沉浸式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良好文化品质;坚持多维化教学模式,以课题研究引领学科教学,以特色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为载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多元化人才;为实现良好校风、家风、学风的一体化建设,通过关爱特殊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举办家校课堂等方式,依托社会资源,联合育人。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学校以落实“礼和育人,细节立校”的办学理念,实施“礼和教育”,以“培养健康、阳光、向上、睿智的礼和少年”为育人目标,把“明礼致和,德润行健”作为校训,开设礼仪课程、书法课程,强化习惯养成,让学生知礼、懂礼、行礼。同时开设戏曲、国画、丝带绣、空竹、排球、足球、竹文化、3D打印等选修课程,关注学生差异、张扬个性特长。在教学方面,打造“双生课堂”,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共生;在队伍建设方面,以“形成良好教风”为目标,以“主题引领 项目突破”为方法,引领教师成长;在学校管理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积分制评价,构建有序和谐、向上向善的“锦鲤少年”“荷香教师”的评价体系。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实际,强化精细管理,凝聚师生智慧,丰厚传统底蕴,扎实走好特色建设的每一步,努力打造成乡村温馨校园。

首批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
文登区宋村中学
文登区天福山中学
荣成市第十五中学
荣成市第十一中学
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威海市第十三中学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临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小学
第二批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
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
乳山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沈阳路小学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岚小学
威海南海新区实验中学
威海市明湖路学校
威海市文登区界石中学
来源:中国威海环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