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职高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5 22:08:10

阮伟峰:中职生逆袭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考不上高中的中职生,基本与大学无缘,这曾是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毕业的阮伟峰却经过拼搏,成为了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家。从中职生到博士研究生,让他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的是自小从医的梦想。
阮伟峰是沙溪镇圣狮村人,村里历来都有崇医学医的传统,因此他从小就有学医的梦想。2008年的中考,他没考上高中,入读了沙溪理工学校。为了能继续考大学,他经考核后转入该校的升大班。除了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好语数英和专业课外,他还一边了解自主招生的信息。当了解到报考南方医科大学需要加试生物和化学后,他又在校外报了培训班,自己自学这两门科目。
在心中有清晰目标、对自己严格自律的三年中,阮伟峰默默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6月他顺利考取南方医科大学的大专。之后他又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他勤学苦练,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还连续两年获得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2020年7月,阮伟峰继续考取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并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家。如今,阮伟峰正按照医科培养要求,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实践实习。
王有安:从中职生到黄石最年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2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名单公布,一位青年成了黄石最年轻专家,也是黄石职业教育领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教师。他就是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数控基地实训教师王有安。
1988年出生的王有安16岁考进了湖北机械工业学校,成为了一名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这是他技能逐梦开始的地方。
在校时的王有安,学习刻苦,对操作技能知识如饥似渴,在校三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级上学期,他被分到武汉一家公司顶岗实习。第一次走出校门的王有安,看到了“天外有天”,“感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2006年,学校想召回一批优秀学生参加集训,选拔选手参加2006年的全省数控技能大赛。接到通知时,王有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校,并最终在众多集训队员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比赛。
首次参加大型的技能比赛,获得全省第18名的成绩,让王有安至今记忆犹新,对成绩的不满意,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技能的决心,也开启了他的技能逐梦之路。凭借过硬的技能和出色的综合表现,2007年9月,王有安破格留校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高考,先后获得了大专、本科学历。
优异的技能竞赛成绩,为王有安的职业晋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2007年中职毕业时的一名普通学生,到2013年成长为高级技师,王有安仅用了6年时间。如今,更是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这一殊荣收入囊中。
自留校任教起,王有安除了教授数控实训课程,还担任了技能竞赛的辅导,他所带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至今已获得了10余项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
有博学的老师,自然能教出有实力的学生。学校11级高职学生朱仁亮,在2012年全国第五届数控技能大赛中,以湖北省第一名的成绩参赛,并最终获得了全国第17名的成绩。如今,朱仁亮也成为了母校一名优秀的竞赛教师,接过导师王有安的接力棒,带领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已连续几年蝉联湖北省数控技能大赛的第一名。16级“3 2”专业学生张炜,获得了省赛一等奖,如今也成为了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立志在职教领域发光发热。
王治雄:从中职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最年轻副教授
“越努力越幸福”,这是王治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中职生到高职毕业生,再到高校副教授,今年35岁的王治雄,人生路可谓成功逆袭。
王治雄是黄陂职业技术学校2001级学生,2004年毕业之后,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不错的学业成绩,进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习。读高职的三年,王治雄通过套读本科,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本科文凭。目前,他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黄陂职校教学督导室副主任陈标,是王治雄当年的班主任。在陈标老师的印象里,王治雄是有礼貌又勤奋的学生,“课上课下,他有不懂之处都主动和老师交流,有着清晰的奋斗方向。”
2004年,王治雄进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刚读大学时,宿舍里只有一名好友配备了一台速度较快的电脑。每次都是等好友去食堂,他才能蹭电脑学习CAD绘图等软件。大二下学期,学校来了一批企业工程师,王治雄主动联系他们,请教各种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王治雄说,因为技能优异,他读大学时每年都拿奖学金,参加技能大赛屡次夺冠。毕业之后,王治雄留校成为教师。
2014年,王治雄牵头开设了黄冈市唯一的工业设计专业,负责新专业的建设工作。他带领专业团队引师资、找项目,让专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短短6年里,该专业培养了254名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他也是学校的金牌技能教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荣获116项大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5项。2018年,王治雄成为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
聂文豪:中专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破格录用
2021年伊始,阳信籍高职学生聂文豪因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奖,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破格录用。
聂文豪是阳信县职业中专201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当年他因中考成绩差无缘高中,在家长和老师的劝导下,于2014年9月来到职业中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由于基础较差加上对专业理解不透,高一时在班里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萌生了退学的想法。2015年12月,学校数控铣技能大赛选拔开始,他在班主任吕建国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校内选拔,进入了大赛训练队伍,指导老师刘宗顺还清晰的记得在车间没有暖气和空调的情况下带领他们战严寒,斗酷暑,不顾假期休息,辗转省内五个先进地市10所兄弟院校拉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进步明显的情景。
聂文豪不负众望,2016年,在滨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中职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铣加工技术一等奖,冲入省赛。为了能在省赛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为参赛师生进口了三丰量具和三坐标测量设备。刘宗顺与聂文豪等参赛队员同吃同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赛前封闭训练,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钻研技能提高备战水平。2016年10月,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铣加工技术”竞赛项目如期开赛,聂文豪获得了中职组个人二等奖。
经过大赛的洗礼,聂文豪于2017年9月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录取,在大学期间他在大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8年,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数控铣项目中获得三等奖;2019年5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9年11月参加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术大赛,获得“三维天下杯”逆向建模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三等奖。
2019年12月他顺利通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面试。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等待中物院的消息期间,他又去到滨州渤海活塞实习,实习期间工作认真,2020年11月代表公司去枣庄参加了2020年“山森数控杯”全国首届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优秀奖。2021年1月26日,聂文豪将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录用的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母校阳信县职业中专的老师们,与恩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喜讯。
据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招聘的对象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或者985、211的博士生,每年也会极少破格招在全国技能大赛一类赛事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聂文豪算是极少破格中的一员,至此完成了从一名中职学生通过技能大赛进入高职,又通过技能大赛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的完美蝶变。
李宇:中职生搭上大学本科直通车
2021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休闲保健类形象设计项目,20岁的李宇以中职组金奖的成绩搭上了大学本科的直通车,终于实现了“从中职到大学的梦想”。
李宇比赛中发挥了他的创新能力,“标准杠就是烫发时的卷发棒,比赛要求25分钟内头上卷满不少于60个标准杠”。李宇说,这项比赛的难点是要求选手又快又好,标准杠平整整齐,不能有漏烫发纸,还要造型好看。基本功扎实的他每个项目几乎都提前完成,时间短,质量高。“有个诀窍,每个项目都要留点时间调整发型。”李宇透露,这也是他成功摘金的重要一步。
谈起大赛,李宇感慨:“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这场比赛,李宇的集训时间长达两年,“应该是做了充分准备去‘应战’的”。李宇回忆说,他每天早晨七点起床,跑步、锻炼体能,“技能比赛,体能非常重要,有好的身体,比赛时就不会那么吃力,会更加有精神。”李宇掰手指算算,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0小时,除了中午、晚上各一小时的吃饭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实训室里练习,即便是周末也不休息。用他的话来说:“星期天就是超越别人的时候。”
李宇虽然年纪不大,却已“身经百战”,多次获奖。“平时在学校经常会有比赛,优秀选手就可代表学校去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赛。”李宇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已代表学校“征战”五次。去年在山西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拿到的是学生组男士修剪与造型银奖,虽然没有摘金,但在他看来每一次比赛都是经验的积累,“去现场看看大师级选手,可以开拓视野,也是一种历练”。
此次成功摘金,让李宇搭上了本科院校的直通车,“现在就是想学习,争取更多的选择机会。”李宇告诉记者,这两天他正在和家人商量保送本科就读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广阔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技艺。
又是一年中考正当时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没有经历中考
却依然上了考场
他们未能上高中
却依然不断学习技能与命运抗争,和同辈较量
他们心怀希望奋力一搏努力
打破自身天花板
只因前途没有上限

读中职并不意味着与高学历无缘
也并不意味着前途暗淡
读中职也可以继续读大专
升本科 甚至读硕士 读博士
只要勇于拼搏不放弃
每个人都能散发出属于自己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