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校招生网,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中国职校招生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中国职校招生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信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官网(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校)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5 16:37:14



青岛市近年规划变更设置高校


高校变更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转设民办高校(青岛电影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转设民办高校,迁址青岛

高校设置

康复大学

“十四五”期间去筹正式成立

中国能源大学

筹建

中德工业大学

筹建

青岛应用技术大学

探索、建议

青岛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青岛市技师学院申办

青岛科技职业学院

莱西市职业教育学校新建工程

校区建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

一期已启用,并将扩建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

建设中

青岛大学胶州上合校区

推进中

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

预计2021年3月开工建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校区(眼科研究院)

建设中



上表列出了青岛市近几年内引进的部分高校的建设情况,除海大、山大、青大、山体、山一大五校外,下面不再赘述。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转设青岛电影学院


2021年1月26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转设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拟转设为由青岛满天下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青岛电影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转设民办高校,计划迁址青岛


2019年10月8日,启迪教育与青岛农业大学在青岛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启迪教育集团、青岛海都集团、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四方签署协议。启迪教育未来将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教育科技等方面布局,围绕启迪控股所打造的环保、新能源、大健康、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方向,筹建启迪科技大学,希望未来与各方合作,以海都学院为样板建设好启迪科技大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6月2日,德州市陵城区区委书记马常春会见启迪教育集团副总裁吴平一行,双方就青岛启迪科技大学德州校区建设项目进行对接洽谈。吴平一行先后到陵城区幼儿师范学校及项目拟落地地块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8月25日,陵城区人民政府与启迪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6月13日,青岛日报刊发文章《五年在青岛再造一个新启迪》。文中提到:“启迪教育已并购了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将其迁址到青岛,围绕启迪控股所打造的环保、新能源、大健康、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方向,筹建启迪科技大学。”

2021年2月7日,教育部批准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举办者由“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启迪海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2月19日,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召开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到,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转设到莱西正在积极推进,在姜山镇筹办的新职业学校一期工程已经开工。


康复大学


2020年2月2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青岛市2020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青政字〔2020〕5号),康复大学入选重点建设项目。

2020年3月,康复大学(筹)项目开展土石方整理工程。

2020年6月5日,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山东大学关于新增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报名的通知》。在此次博士研究生招生新增计划中,含有与康复大学(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联合培养计划,包括1个学术型博士专业和5个专业型博士专业。

2020年11月10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发言,她提建议将康复大学正式定名为“中国康复大学”。

2020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到,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

高水平建设康复大学已纳入山东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截至2020年12月,康复大学项目已到位资金16.4亿元,校园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落实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招生工作,争取中国残联、教育部支持,已经落实与山东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3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首都医科大学14名,山东大学16名(康复医学相关专业10名,医工交叉领域工学博士6名)。提前谋划,开启探索培养交叉融合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


中国能源大学


2019年6月17日,山东省、中科院、青岛市三方签署协议以青岛能源所为依托单位,在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基础上,共同筹建山东能源研究院,以满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需求,支撑国家能源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山东省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举行山东能源研究院成立座谈会,标志着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0年3月10日,有网民在青岛政务网问政:“中国能源大学是否进入筹建阶段?未来是否有该项目规划?”次日,青岛市教育局回复称:“市教育局进行了落实,根据了解的情况,目前省政府正在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

2020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网发布“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概况。其中提到,“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将建成集能源前沿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培育、优势产业育成和科技创新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并争创能源国家实验室,为山东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为创建中国能源大学奠定基础,支撑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7日,山东能源研究院与山东省教育厅签署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山东能源研究院将借助本次协议签署契机,围绕山东省能源产业发展未来人才需求,与山东省教育厅共同推进能源大学建设,支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实施和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11日,山东能源研究院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研究院一期建设正式动工开建。


中德工业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于2001年5月开始筹建中德科技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生;2002年4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及德国教研部批准在青岛科技大学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科技学院,同年10月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2003年5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字〔2003〕第182号文件)正式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将中德科技学院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2005年11月,中德科技学院被正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教外司欧〔2005〕513号文件);2005年12月,中德科技学院通过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专家组评估;2006年4月,中德科技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复核验收检查小组的评估复核验收;2008年1月,教育部为中德科技学院颁发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2015年9月10日,中德生态园管委、青岛科技大学、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三方就设立中德校区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德国几所著名高等学府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或意向书。

2016年11月25日,项目法人——青岛中德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6年底,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2017年3月1日,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签署了关于共建中德校区(CDC)及设置材料等本科专业的合作协议。

2017年3月28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开工建设启动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举行。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项目坐落于中德生态园西南侧、抓马山北麓、珠宋路以东,项目总占地约1007亩,其中建设用地647.5亩,绿地359.5亩,总投资规模约25亿元,分3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约296亩,于2017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8年8月底完工;二期、三期工程计划于2018年6月陆续开始建设,2023年前完成校园主要功能区域规划建设。

2018年11月13日,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在慕尼黑签署中德工业大学(筹)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在青岛中德生态园筹建中德工业大学。中德双方将遵循2017年3月1日签署的《关于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合作协议》中确定的目标,在合作建设相关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德工业大学(CDTU)。山东省时任省长龚正出席签约仪式时表示,山东省政府将全力支持在中德生态园建设中德工业大学。

2019年8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国际合作区(青岛校区)正式启用,青岛科技大学由此形成“三地五校区”办学格局。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国际合作区(青岛校区)采用“双校区”办学模式,由中德国际合作区(德国校区)、中德国际合作区(青岛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其中,中德国际合作区(德国校区)位于德国帕德博恩市大学园区。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高校分类发展,高标准推进康复大学、中德工业大学等建设,支持在青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1年1月12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青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豪志向大会作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完成康复大学校区建设,筹建中德工业大学,启用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支持在青高校“双一流”建设。


青岛应用技术大学


2017年4月,在青岛市“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建议,整合升级现有职教资源,在青岛市现有中高职院校的基础上,选择一到两家办学水平高、就业情况好、社会美誉度高的中高职学校进行整合升级,筹建新的青岛应用技术大学。独立成立市属的应用技术大学,由青岛市政府牵头,单独划拨校区和建设,并配合省主管部门向教育部申请设立青岛应用技术大学,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源。

2019年6月10日,青岛市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局、税务局、市政府国资监委、市政府外事办公室10个部门联合发布《青岛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青教通字〔2019〕47号),提出在青岛市探索筹建1所应用技术大学

2019年6月10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博士倪庆东在青岛日报发表文章《聚力“双招双引”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建议青岛市按照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实施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组建青岛应用技术大学,强化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链融合,探索‘前校后院’‘校院合一’‘双元制’等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7月31日,青岛日报刊发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博士倪庆东的文章《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 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文章中,倪庆东建议依托整合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青岛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组建青岛应用技术大学,主要面向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实现等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

2020年6月3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青政字〔2020〕16号),提出支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青岛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2019年6月10日,青岛市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局、税务局、市政府国资监委、市政府外事办公室10个部门联合发布《青岛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青教通字〔2019〕47号),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重点围绕服务经略海洋、新旧动能转换等需求,新增4-7所高职院校,到2025年,全市高职院校数量达到12所以上,高职院校学位年均增加1万个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争取1-2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推动青岛市技师学院按照高等学校设置规定申办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推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筹建1所应用技术大学。


青岛科技职业学院


2020年8月28日,莱西市人民政府印发《莱西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西政发〔2020〕42号),提出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到2025年,全市重点建成1所高水平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职业院校,并争取列入省“十四五”建设规划……按照高职院校建设标准,在莱西市姜山镇规划建设一所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院校。2022年起逐步将职教中心、职教中心分校(望城校区)和职业中专合并到新校区。

2020年9月30日,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发布《青岛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工程(莱西市职业教育学校新建工程一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含概算编制)》。根据该招标公告,青岛科技职业学院项目位于莱西市姜山镇,总占地面积528亩,规划建筑面积211200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6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图书楼、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食堂、学生宿舍体育馆、教师公寓、其他单体装修、门卫室、室外工程、配套设备等。

2020年12月14日,莱西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青岛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建设项目规划方案进行社会公示的通告》,青岛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建设项目位于莱西市姜山镇西环路东、龙江路南。

2021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青岛市2021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青政字〔2021〕2号)。青岛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工程项目(莱西市职业教育学校新建工程一期项目)入选青岛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


2020年2月12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的通知》(鲁动能办〔2020〕1号),确定了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500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入选,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2020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提出,切实落实古镇口科教园区建设任务,切实落实土地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古镇口科教园区升级为校区的总体规划,并将此作为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根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要求,统筹主校区和古镇口科教园区的建设。

2020年9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基建处发布文章《古镇口科教园区建设最新进展》,文末透露了一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的总平面图,图中除了正在建设中的园区外,在三沙路西、现园区西南方还有一片校园规划,疑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新扩。

2020年10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新能源学院的研究生师生等陆续入驻园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正式启用

2020年10月1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提到,“学校已在古镇口获批了近900亩地,将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建设古镇口校区,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新同学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2020年12月,有网友拍到了古镇口大学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的建设信息宣传栏!根据宣传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可用建设用地864亩,其中东区234亩,西区630亩,校区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布局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端制造等学科。按照学校事业规划,古镇口校区入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和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新材料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平台。规划师生规模为:教职工1200人;在读本科生8000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5000人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


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规划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新校区,并于当年12月9日向青岛市委上报《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新校区的请示》。

2015年4月30日,中国海洋大学向教育部上报《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新校区的请示》。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校区使用名称“中国海洋大学珠山校区”,后又改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

2016年11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驻青高校新校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同时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关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在青西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高峪村周边)无偿划拨约3000亩净地、安排海上实验场教学与科研用海,用于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建设。

2016年12月8日,驻青高校新建校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暨签约仪式举行,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关于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的协议》。

2016年12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向教育部报送《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的请示》。

2017年3月5日,中国海洋大学成立黄岛校区建设指挥部。

2018年5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了黄岛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关事宜。会议研究决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黄岛校区)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简称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黄岛校区建设指挥部更名为西海岸校区建设指挥部;等等。

2018年7月18日,中国海洋大学收到教育部7月6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的批复》,同意中国海洋大学建设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

2019年7月5日,中国海洋大学印发《关于黄岛校区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更名的通知》(海大人字〔2019〕36号),将黄岛校区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西海岸校区规划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7月1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签署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项目的协议》,该协议是继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后,学校与西海岸校区所在地地方政府签署的具体实施协议。

2019年9月16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青岛大学胶州上合校区


2016年12月9日,在青岛大学服务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发展论坛上,青岛大学时任校长范跃进与胶州市时任委副书记、市长张友玉签署了《胶州市人民政府-青岛大学共建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合作协议》。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占地3000余亩,将容纳3万多名学生,胶州市将为校区建设提供政策、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将依托胶州校区,在国际化合作办学、人才引进以及打造高水平学科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双方将共同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尽快履行各种报批程序,尽早启动胶州校区建设。

2017年5月24日,青岛大学胶州校区(科教产业园)总体规划概念性设计方案公示。项目位于胶州市经济开发区黑龙江路以南,黄河路以北,生态大道以西,交大大道以东,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按照“百年经典、现代书院、德式意蕴、滨海绿洲”的理念进行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将采用独特的德式建筑风格,以现代书院为规划特色,是功能完备的综合大学校区。新校区规划涵盖了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实验楼、学院楼、学生公寓、产学研基地、学术交流中心等教学科研功能。根据规划,校园占地3209亩,建筑面积168万余平方米,水体面积 14.5万余平方米,建筑单体117个,容积率0.675,绿地率47.28%,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万名学生就读。

2017年12月19日,青岛大学胶州科教医园区开工奠基仪式举行。根据规划,青岛大学胶州科教医园区占地3500余亩。其中校园3000余亩,建筑面积160万平米,总投资100亿元,可容纳30000余名学生;附属医院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总投资20多亿元。同时,还将配套建设职工住房、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幼儿园。青岛大学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园区全面竣工、4万名师生员工整体入驻,把胶州科教医园区打造成“现代化、生态化、数字化、园林化、人性化”的百年校园,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大学校园,成为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地标,成为青岛市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医疗健康的新热点,成为胶州市文化、学术、人才、医疗的聚集地。

2019年3月1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青岛市2019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青政字〔2019〕7号),青岛大学胶州校区项目入选青岛市2019年重点前期项目。

2019年3月29日,胶州市规划服务中心发布《青岛大学胶州校区规划方案批前公示》。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地点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路以北、交大大道以东、生态大道以西、黑龙江路以南,规划用地面积2140451㎡,总建筑面积1680000㎡。

2019年12月24日,胶州政务网发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完成情况》。其中,提到了“启动建设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启用青岛幼儿师范,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样板”,关于青岛大学胶州校区项目的进展:一批1527亩土地已办理土地手续,总体规划方案和1527亩单体方案均已完成批前公示,已在城规委会进行方案审定,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正在编制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同时积极对接前期手续;现场基本完成土方整理。

2020年8月25至27日,青岛大学在浮山校区举行2020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在25日的开班仪式上,党委书记胡金焱提出要着重抓好“一体四翼”工作:“一体”是学校事业发展,“四翼”是胶州上合校区建设、医学医疗、师范教育(基础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服务。

2020年11月23日,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建军到青岛大学走访,就推进青岛大学上合校区、上合经贸研究中心(经贸学院)相关工作,与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校长夏东伟等校方领导进行座谈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

由于青岛大学胶州校区的部分用地涉及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且区位靠近大沽河入海口和胶州湾底,存在泄洪区、涉海等审批难题,几年中,只有1500余亩土地完成了审批手续,而越过国家规定的防洪线和湿地保护线的土地一直不能办理教育用地手续,导致该校区虽然奠基三年了却迟迟不能开工。

2020年11月底,半岛都市报记者从胶州市水利局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用地审批近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原来涉及到防洪线和湿地线的问题,青岛市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经研究已经同意,并已经报至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准。

2020年12月21日,有网友在青岛政务网询问“青岛大学胶州校区是否已经不再建设,改为上合经贸学院?”2020年12月22日,胶州市政府答复称:经函询上合示范区,青岛大学上合校区位于黑龙江路以南、黄河路以北、交大大道以东、生态大道以西,占地约3000亩。上合校区是功能完备的综合大学校区,以医科、工科为主,理科、文科为补充,体现学科综合性,重点发展临床医学、药学、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纺织等应用性学科,支持新兴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做强管理学科和教育学科。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学科和企业建立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和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上合校区学生总规模为30000人。青岛大学上合校区地块涉及《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多规合一、多线合一”相关问题,需要进行规划调整,致使项目前期暂未开工建设。目前,青岛大学正在推进校区规划调整工作,完善施工图设计,待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完毕及校区图纸调整完成后,开工建设。上合经贸学院依托青岛大学为主体,集聚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方高校力量在经贸方向和国际科学合作方向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智库建设等方面合作的开放式平台。

2021年2月25日,有网民在青岛政务网询问:“青岛大学胶州校区今年能否动工建设?还有什么原因没有审批通过?今年有无建设计划?”次日,胶州市政府答复称:经函询上合示范区,青岛大学上合校区位于黄河路以北、交大大道以东、生态大道以西,占地近3000亩。前期因涉及大沽河下游右岸堤防防洪论证调整,影响了建设进度。目前上合示范区“多规合一、多线合一”的论证调整已得到各专业部门认可,届时将一并解决大沽河右岸堤防调整问题。目前,已成立工作推进专班,力争2021年项目开工建设。


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


2019年7月,山东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投资约6000万元启动建设全省第一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山东省极限运动(莱西)训练基地,该基地项目分为滑板、攀岩等极限运动场地和运动员培训接待中心。

2020年11月3日,山东体育学院与莱西市人民政府、青岛市体育局在济南校区本部签署《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建设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根据合作协议,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一期办学规模2200人,选址于莱西市主城区,项目总投资和运行经费约4.3亿元,校区占地约320亩,并预留发展用地。按照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体育类)设置标准建设,一期室内总建筑面积约6.65万平方米,计划配套建设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餐厅、学生公寓、综合训练比赛馆。室外训练场地设施将建设2个400平米标准田径场,4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4个笼式足球场,1块攀岩场地,1块滑板场地,1块高尔夫练习场地等。该项目由莱西市人民政府采取“交钥匙工程”模式完成基本设置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计划于2022年具备使用条件,并同期按需建成教职工住房。另外,占地30余亩的山东体育学院莱西攀岩基地已于2020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

山东体育学院(济南本部)


2020年12月7日,莱西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清源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等项目落地有关事宜。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挥莱西市体育事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推进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项目落地建设,并借力山东体育学院的资源整合优势,积极推动各类体育赛事交流和体育产业发展,助力莱西打造“中国休闲体育之城”。

2020年12月9日,有网友在莱西政务网询问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选址在哪里。次日,莱西市自然资源局答复称,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选址位于经济开发区七星河社区(北京东路南、七星河西)。

根据莱西市体育中心的最新消息,山东体育学院青岛校区预计2021年3月开工建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


2020年3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中文版官网显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正积极筹备在青岛设立眼科学院,该学院将依托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整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眼科学及眼视光等教学资源建设,在未来逐步完成教育、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构建,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5月16日,在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和蓝谷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眼科医院新院和眼科学院,积极推进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青岛院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

2020年6月18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青岛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项目主要包括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和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即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两个板块

根据方案和规划,眼科研究院将在青岛高新区落地。其中,眼科学院建成后,将集中力量打造院士领衔的导师团队,以眼科研究生教育为主,开展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本科生见习。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建成后,将通过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教育结合的培养方式,开展眼科学研究生及眼视光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临床实习实践。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也将迁建到眼科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主要开展眼科相关应用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等。

2021年2月22日,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带队专程赴青岛眼科医院拜访谢立信院士。双方就青岛眼科医院红岛扩建工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项目建设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在愉快的会谈氛围中,就加快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项目合作达成共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项目位于眼科医院红岛院区以南、规划十八号线以西、经二路以北、残疾人康复中心以东,占地面积约15.3亩,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教学综合楼、生活服务楼、实验楼,同时配套建设道路、广场、景观绿化、室外管网等工程。

2022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www.zgzyxxz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鲁ICP备20230468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