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校(人物形象设计专科排名)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5 14:46:29

刘成湘近照(2022年2月23日拍摄于其家中)

《昌潍大众》采编人员。前排左起修世榕、韩春圃,后排左起姜超、刘成湘。
刘成湘先后在三家报社干过美术编辑,1961年2月调至《昌潍大众》直至报纸停刊,这几年的工作一直忙个不停,可对他而言又是最自豪、心情最舒畅的难忘岁月。2月23日,记者采访到刘成湘,听他讲述一段往事、一世情缘。
版画作品抢眼
担任美术编辑
1938年1月,刘成湘出生在潍县坊子前宁村,他从小喜欢画画,1955年,昌潍专署文化部门因其美术方面成绩突出,保送他进了山东艺术学校。
1957年4月,本届学生提前毕业,刘成湘跟五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胶南县文化馆工作,曾担任过乡文化站站长。他经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梦想着成为一名美术编辑。是金子总会发光,胶南县的领导欣赏他在美术方面的能力,组织部门于1958年3月将其调往胶南大众报社任美编,这是他踏上新闻战线的第一站,这一年他20岁。
胶南县没有制版设备,报纸上的图片、大报头和插图都要到青岛制版,他因此每两周跑一趟青岛,既要坐汽车又要乘船,交通非常不方便,怎么办?刘成湘想尽办法用梨木板自己刻版,刻出的大报头既迎时又能活跃版面,效果很理想,这也是他版画创作的开始,当年创作了版画处女作《节日之晨》。
1958年,胶南划归青岛,《青岛日报》缺少一名画插图的美术编辑,恰巧他在《青岛日报》发表过不少美术作品,这引起青岛日报社领导的重视,他们跟胶南县委组织部协调要人。当年10月,刘成湘来到《青岛日报》,干美术组插图编辑,专门给文教室画插图,作品更是频频见诸报端,读者对“刘成湘”这个名字熟悉起来。
1960年的一天,刘成湘忽然接到总编室电话,二版需要一幅青岛火车站大楼速写。他一听,很高兴,因为二版很少刊发美术作品。总编室同事告诉他:“已与火车站保卫科联系好了,直接去画就行。”他赶到火车站,面对着这座漂亮的欧式建筑,找到最佳角度开始画起来。他被这座欧式建筑的美所感动,很快就完成一幅钢笔速写,返回报社交给总编室主任,签发到印刷厂。他很喜欢这幅速写,第二天见报后,破例向总编室技术编辑要回来。“多年后,我画小人书时,还把这幅《青岛老火车站》改画为钢笔连环画,由于数次搬家,速写早已丢失,现在只存钢笔画小人书选页了。”刘成湘遗憾地说。
画插图画版样
小年轻挑大梁
在青岛的日子是短暂的。因父母相继去世,家中13岁的妹妹无人照看,他不得不离开青岛回到家乡潍坊。1961年4月,他通过组织调到昌潍大众报社当美术编辑。“为家乡办报纸我感到非常荣光。”刘成湘说。
到昌潍大众报社时,刘成湘只有23岁,是三个小青年之一,整个报社只一个传达员年龄比他小,在业务人员中,他年龄最小,但由于绘画基础好,有在两家报纸工作的经验,领导对他很重视,将其安排在总编办公室。
《昌潍大众》原本没有美术编辑,刘成湘把带来的作品陆续在报纸上发表,每期也画一些题图和插图,一时间,报纸版面活泼了不少。除做好美术编辑工作外,他还同值班总编值夜班,及时解决版面的编排问题。每天各编辑室把审完的稿件汇总到总编办,总编办再审稿、画版、签发。刚到潍坊,他对版面不熟,并不知道该如何画版,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报社派他到北京日报社学习了一个月。
在北京期间,他专程前往著名国画家郭味蕖家中拜访。两人从艺术见解到北京名胜古迹,聊了整整三个小时。临别时,他请郭味蕖为老家的报纸画幅画,打算在国庆画刊上发表。郭味蕖欣然应允,找出一幅四尺斗方的牡丹,题词后交给他带回报社。
常年夜班不休息
难忘夜餐分外香
在昌潍大众报社工作期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计划供应的粮食不够吃,生活十分困难。大家只有早睡晚起来减轻饥饿感,但刘成湘不行,他身为美术编辑,需要值夜班,每天晚上8时,步行从办公室到印刷厂,工人排版时,他在那里候着,有问题及时解决。晚上11点半回单位,把清样送给总编。“权力挺大的,除了文字外,版面如何排布都归我负责。当然前三篇稿子必须排上,其他的如果排不下了,我有权根据版面决定撤哪篇。”刘成湘说。
有时晚上饿得难受也得挨着,滋味不好受,不过后来,报社给值夜班的员工提供了夜餐——一碗青菜和二两半干粮,这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吃起来格外香,他也时常想起吃夜餐时的样子。
值夜班的第二天上午是可以休息的,但刘成湘照常早起,从来没有休息过,他趁这段时间画版画,“自己的爱好和专业不能丢。”刘成湘说,他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这期间创作的一百余幅版画陆续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如《拾麦穗的小姑娘》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还参加了山东美术作品展览。
据1987年12月《潍坊市志·报纸志》载:《昌潍大众》美术工作主要是制题、插图,并有一定量介绍新闻人物的连环画等。平均每期报纸有插图2—3幅,办报期间共发2000余幅。
设计小学课本封面
作品参加全国画展
《昌潍大众》停刊后,刘成湘被分配到昌潍地区文化馆,负责抓全区美术组织和创作,昌潍地区展览馆成立后,他又被调去担任美术总设计,搞美展、办展览,得以有机会到外地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1968年,刘成湘被借调到省革委教育组编写小学课本,领导让他提名,从潍坊调了两名美术干部,三人组成美术编辑组,他负责所有课本的封面设计,其他二人负责插图。刘成湘设计的第一个封面是《算术》课本,他把厚纸卡贴在三合板上,用水果刀一下一下刻成小学生托腮思考的形象,联系印刷所制版后打出清样,大家认为效果不错,便送省革委有关领导审查,领导拍板定稿为小学生《算术》课本封面。这是他唯一的一幅纸版画。
1979年4月,刘成湘调到山东人民出版社潍坊分社当美术编辑,负责为省出版社组织和编辑年画和连环画册的稿件,“我重新回到编辑队伍中。”言语间,刘成湘对美术编辑的工作无限留恋。七年间,他画了十本长篇连环画册,其中《科学与魔术师》被评为全省优秀连环画,后来还参加全国连环画展览。《谁是四脚蛇》发行量高达120万册,创下全省连环画册年度发行量最高纪录。
1984年,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农家生活》杂志编辑部移师潍坊,交给潍坊分社编辑,刘成湘任编辑部副主任兼美术编辑,《农家生活》杂志社成立后,他任专职副总编辑,兼美术编辑。
工作了四十余年,干过三家报社的美编,从事过文化工作,主编过刊物,他始终没离开美术。1998年退休后,他依然忙着美术的事,为单位编刊物,兼三家刊物的客座美术编辑,经常参加笔会、美展,日子忙而充实。他的版画作品以木版画为主,偶有塑料版、纸版和砖刻,这些作品几乎都在报刊上发表。从退休起由版画转为水墨画,“年纪大了,版画确实搞不动了。”他说,自此后,挥笔泼墨成了一种享受,25年来,除两次住院和老伴去世,他每天雷打不动地画二三幅儿童生活水墨画。刘成湘的水墨画脱胎于版画,吸收了国画的笔墨韵味,加上版画的创作元素,透着生命的厚实、纯正,“我的画不进入市场,只要大家喜欢我就高兴。”
本期图片由齐英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