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学前教育的大学(济南学前教育院校有哪些)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5 12:46:26
近年来,济南市商河县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投资兴建新幼儿园,集中整治小区配套园,改建部分小学为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县公办园发展到104所,打下学前普惠的坚实基础,构建起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格局。
随着第四、第五实验幼儿园等公办园的建成使用,全县学前教育普惠程度逐年攀升,学前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享受到更优质、有温度的学前教育资源。

覆盖率达到92.91%,
“普惠”背后是政府的投入
增加学位是扩增学前教育普惠资源,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关键。抓住这一“牛鼻子”环节,2020年以来,济南市商河县先后投资7500万元新建白桥、贾庄等4所镇区公办园,新建县第三实验幼儿园、第四实验幼儿园、第五实验幼儿园等3所城区公办园,增加学位1710个;在“教育强县”战略优化布局调整下,4处小学改建为幼儿园,增加学位660个。


加之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化而来的1170个公办学位,全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3.18%,城区公办园录取比例由原来的不到40%提升至85.6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91%,形成了“布局合理、优质普惠、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
学位足、收费低、离家近,
家门口“上好园”
2020年,商河县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学前普惠是首个突破口。该县集中资源要素,建立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努力扩大普惠性资源,小区配套幼儿园、民办园转型普惠园实现了双提升,让更多幼儿在家门口“上好园”。
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办为公办幼儿园,收费低了,是很多的家长对“教育强县”的第一印象。2020年以来,商河县集中整治11所小区配套园,其中8所办为公办幼儿园,3所降费为普惠性民办园,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以豪门又一城幼儿园为例,经过整治回收,办为公办园后,每月的保教费降至290元。


公办幼儿园开在家门口,保教费降了,教育服务质量却只增不减。商河县聚焦引才、用才、育才等关键环节,以园长培优、师资扩充为重点,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招聘学前教育专业在编教师200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预转岗至学前岗位199名,进一步充实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提升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随着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办园理念也悄然变化。豪门又一城幼儿园园长张凌云介绍说:“开园伊始,我们发现之前的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家长的关注点也在于幼儿知识的获得,我们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从习惯养成和培养规则意识入手,规范幼儿一日常规,重视游戏的意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城乡各有特色,
为实现“普惠”探索新机制
在商河,尽管城乡教育资源有差别,但学前普惠不是城区孩子的“专属福利”,农村孩子同样享受着优质的学前教育。这和创新幼儿园管理机制分不开。为了加快幼儿园“普惠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建设,该县对县城区、农村和城乡三个层次的幼儿园管理机制都进行了探索实践。
在城区,商河县推行集团化办园,“优质园 小区配建园”成为标配模式。商河县以一幼、二幼、三幼为主园,5所配建园为分园,成立了三个幼教集团,使得城区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农村,则推行镇村一体化办园,根据《商河县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了统筹布局规划,以镇街中心园为龙头,镇域内其他公办幼儿园为分园,实施“五个统一”,形成了镇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整体提升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而城乡之间,商河县推行区域联盟办园。为充分发挥县直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采取“县直园 镇街中心园(独立园) 分园”的共建模式,全县成立了七个城乡区域发展联盟,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打破了原来城乡之间、镇域之间、园际之间保教水平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达到了共建共赢、均衡发展的目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