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济南电子机械工程)
来源:中国职校招生网 时间:2022-07-27 10:54:19
“普高or中职?如果一样的学习成绩,你会选哪个?”
日前,记者就这个问题在济南校园里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结果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中职学校。至于为什么这样选择,很多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不被关注看好,到逐渐被重视认可,这背后的中职教育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过去家长学生担心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路径是否已经打通?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教育非常说”走近中职教育的办学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听听他们的看法。
升学有路,就业有门
中职学校探索“适合教育”新路径
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就读于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杨铭宇,是记者这次随机采访的对象之一。回忆起自己四年前入校感受时,他说:“既然上不了心目中的高中,就不如上职业学校学个一技之长。”如今他已经是该校3 2高职连读四年级学生,毕业就有大专学历。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当初选择上职业学校感到很庆幸,毕业后他还打算考专升本继续求学,继续提高自身专业本领。
同样是在这所学校计算机专业读三年级的杨树展表示,“上中职是我自己的主动选择,家里也非常支持我。”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不错,实操能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就业并不犯愁,但自己还是想进一步求学深造,目前正在准备明年的春季高考。

像杨铭宇和杨树展这样的学生在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还有很多。实际上,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家确立了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并为此打通了通道。像明年我省的春季高考改革政策就进一步向中职考生倾斜:普通高中应届生将不能再参加春考,考试专业类别从18个扩展到38个。对于中职学校考生来说,春季高考为他们拓宽了求学之门。
对于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和一系列改革的落地效果,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校长吕凌云表示,过去的模式更偏向技能培养,而随着职业教育升学通道逐渐打通,不同办学阶段的学分互认、课程互通,如今的中职学校更加重视技能培养和文化知识教育、综合素养的有效结合,“让来到中职读书的孩子,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有多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可选。”
吕凌云以她工作的学校为例,“在学历提升方面,我们设有3 2连读、3 4贯通培养、职教高考、院校单独招生计划等,可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升学需求;在就业方面,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将学生在学校期间培养成为企业所需的合格工作人员,为他们日后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县县都有高水平学校
中职教育需要更多“开路先锋”
据山东省教育厅统计,目前,我省现有中职学校397所。其中,国家中职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达到208所,占中职学校总数的52.4%,办学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结合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我省先后启动了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建设工程、省级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基本实现每县一所规范化以上中职学校的目标。在专业建设上,我省启动了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累计建设了共296个省级中职品牌专业。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近些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需要挖掘提升。”山东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志刚表示,当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仍显薄弱。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今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几天之后,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我省宣布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计划和专业特色化建设计划,率先提出建设100个左右高水平学校和300个左右特色化专业的建设目标。
记者了解到,这次高水平中职学校的建设周期是3-5年,重点建设内容有10项,目标是使一批学校达到国内一流、世界水平,成为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样板和标杆学校,引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化重点建设内容有7项,目标是经过3年左右建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显著、走在全国前列的特色化专业,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基础能力和发展水平,有效引领和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职教育正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最快的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支持,社会广泛关注。
“照镜子”对标国际标准
“高水平、特色化”需要更多社会合力
从每县一所规范化以上中职学校到县县有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从品牌专业建设到专业特色化建设,各界对两个“建设计划”的目标充满了期望。
作为一线的职教人,吕凌云表示此次“建设计划”的申报工作像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建设计划,对照要求找优势找自信,坚定自己的特色发展,同时也能找到不足,看到新的发展点,对目前的办学工作和发展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梳理过程。”
“这次实施的‘建设计划’中提到了要‘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这和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对位。”同样作为中职办学者,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刘光泉也怀揣着对中职教育未来的期望。
刘光泉说,高水平的中职教育不是“关起门自己评”的,一定是和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具备对标国际标准的实力,主动的“对接国际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鼓励高水平专业的课程与发达国家互通互认”,所以,“建设计划”为下一步中职学校办学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中职教育不但需要高水平学校引领示范,更需要形成社会合力去促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田道勇认为,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办学领域,对外部因素没有足够重视,“中职教育如何走上健康、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应对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从去行政化、构建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满足学习型社会学习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化、发挥学校主导地位、提高教师专业性和待遇、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开放招生系统等方面入手解决。”
田道勇表示,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才能实现由内部文化建设到外部资源环境逐步改善提升,从而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各方人才共同助力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迟佳
审核:周玉森